酒店业资本扩张现外进内出潮
近年来,旅游与酒店投资界与国际资本市场的全面对接,并购潮风起云涌——一边是国际饭店业巨头纷纷涉足中国市场,一边是旅游与酒店企业迈出海外拓展的脚步。1月8日在京发布的“2013—2014年《旅游绿皮书》”分析了这一现象。
该发布会由中国社会科学院旅游研究中心和社会科学文献出版社联合主办。
国际巨头走进来
2013—2014年《旅游绿皮书》专题报告《国际饭店巨头眼中的中国市场》通过对洲际、万豪、雅高、喜达屋4家上市公司2000—2012年间年报的“致股东信”中涉及中国的内容进行分析,揭示国际饭店巨头对中国市场的看法和态度。
该报告的撰稿人、北京第二外语学院酒店管理学院教授秦宇等指出,中国市场的重要性在逐步提高,每家公司的“致股东信”提及中国的次数从2000年的0.25次/年增加到2012年的3.08次/年,而且往往将中国看作是新兴市场中的一个典型。
近年来,由于在中国市场中四、五星级饭店的消费主体已经转变为国内旅游者,几大国际巨头纷纷加快了对中国顾客忠诚度的培育。此外,一些公司还开始考虑在中国建立本土化的产品品牌,以更好地迎合本地客源的需求。例如,雅高在一些重要的国内市场推出了区域性品牌,将原来国际化色彩浓重的品牌转变为独具地方特色的品牌。洲际则专门推出了一个为中国消费者量身定做的品牌——华邑。
跨国饭店公司对中国国内客源市场的重视不仅包括了中国人的国内旅游,他们也看到了迅猛发展的中国出境旅游市场所蕴含的巨大商机。2012年中我国公民出境人数达到8318.27万人次,比上年增长18.4%,成为全球排名第二的国际旅游客源输出国。
秦宇表示,对于未来在中国的发展,这些公司更是充满了信心,未来随着国外饭店公司在中国的业务规模扩张,它们对待中国市场和中国旅游者的看法还将更加积极,世界饭店业的格局也将因此发生变化。
国内企业走出去
在国际饭店业巨头关注中国市场的同时,中国的旅游与酒店投资界正在和国际资本市场全面对接。
上海锦江国际集团联合美国德尔集团完成对美国州际集团的股权并购,海航旅业收购美国阿伯丁旅游公司部分股权并在欧洲并购当地酒店,携程和如家在美国纳斯达克上市,上海春秋国旅在北美和欧洲开设分公司等。
绿皮书的作者之一、复旦大学旅游学系副教授沈涵等指出,在世界服务贸易自由化和经济一体化的背景下,我国旅游企业具备了向国际旅游产业链上游延伸的条件。尤为值得关注的是,近年来政府对中国企业的对外投资和并购的鼓励政策、参与国际经济一体化的发展战略、人民币升值的外汇条件,为旅游企业以多种形式参与国际旅游产业,进行价值链利益的重新分配提供了良好条件。锦江集团对美国州际集团的并购、在欧洲市场上购买当地具有影响力的酒店资产等等,均受益于此。
除了资本扩张外,旅游企业在品牌、渠道等方面的海外拓展也是一种重要趋势。
不过,当前我国旅游企业仍处于“走出去”的试水阶段。据悉,在此阶段,大型旅游企业仍是“走出去”的主体,模式上包括:第一,追求规模效应的横向扩张,主要由中旅、国旅、锦江集团等实力雄厚的旅游集团所采用,一般通过海外分社的设立、海外酒店资产的并购,扩大经营的地域范围,从而最大限度地利用客源,扩大市场占有率,创造营业收入,降低地区经营风险;第二,强调垂直生产的纵向扩张,携程近年来不断在主要出境旅游目的地建立完善的接待系统,实现对旅游接待服务的下游控制,而春秋国旅、海航旅业的发展模式则主要依托航空、游轮来进行跨境旅游服务的业务扩张;第三,综合(行情 专区)并购,在资金和产权问题上,旅游企业通过对外直接投资在国外建立其子公司、分公司等方式“走出去”,或收购兼并国外企业的路径进入国际市场,参与国际竞争。
报告也指出,缺乏战略安排、人才短缺和企业文化冲突成为制约我国旅游企业对外投资的主要瓶颈。